<
    一天,他外出巡城,见宋军满野,这才大惊失色,急忙派学士徐铉去求和。徐铉博闻强记,学富五车,词采极为出众,是当时名噪江南的大才子,李煜对他极为倚重。徐铉到了汴京,对宋太祖说:“李煜无罪,陛下兵出无名。李煜以小事大,以子事父,未有过失,为何要讨伐呢?”宋太祖说:“你说父子两家可以吗?”徐铉不能答,只好回去。

    一个月后,李煜又派徐铉见宋太祖,请求宋朝缓兵,论辩不已。宋太祖大怒,对徐铉说:“不要多讲江南有什么罪。只是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徐铉惶恐不安,狼狈而回。徐铉如此有名的大才子,在政事、外交上却一败涂地,由此可见,文学才华与政治才能往往是两回事。可以说,李璟和李煜父子就是败在了没有认清这点。

    李煜急调驻守上江的朱令贇入援金陵,江南兵在皖口与宋军交战,朱令贇兵败投火死。曹彬准备攻金陵,但忽然称病不视事,诸将都来问候。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物所能治好的,只须诸位诚心起誓,破城之日,不乱杀一人,我的病就自然好了。”诸将许诺,焚香为誓。宋军攻入金陵,秩序井然。曹彬这样约束将士,是因为出征前宋太祖已下有命令,保护金陵城和江南财富。

    李煜奉表降宋,曹彬以礼相待,将他和宰相汤悦等四十五人送往汴京。至此,南唐灭亡,共传三主,历三十九年。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巨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写罢降表,写下这首沉痛的《破阵子》,被押解北上汴京。这阕词曾经在后世引起莫大的非议,大多认为李煜拜辞祖庙、北上而为俘虏,理应对着祖宗碑位痛哭流涕,愧对列祖列宗,愧对江南锦绣,愧对南唐百姓,而李煜却是“垂泪对宫娥”。显然,李煜是文人的眼光,而不是皇帝的眼光。不幸的是,他生在了帝王家。

    [吴越由钱镠建立,国都在杭州。钱镠当国王以后,经常回故乡,但他的父亲钱宽总是逃避不见。钱镠问其缘故,父亲说:“你现在当国王,三面受敌(北、西有吴,南有闽),与人争利,怕祸及我家,所以不愿见你面。”钱镠涕泣受教。之后,钱镠小心谨慎,力求自保。他很少安睡,用小园木作枕,熟睡中头一动便落枕觉醒,他称为“警枕”。又在寝室中置粉盘,想起事情即写在粉盘上。令侍女通夜等候,外面有人报告,立即唤醒他。钱镠在修筑钱塘江石堤和其他的水利,建设杭州城等方面都很有功绩。当然,他也大兴土木修筑宫殿供自己享乐。统治期间,赋税繁苛,百姓受苦很深。钱镠死后,以后当国王的依次是钱元瓘、钱弘佐、钱俶。宋伐南唐时,令吴越出兵助攻。吴越当时和南唐一样,竭力向宋朝表示恭顺以求自保,自然不敢不从。李煜写信给钱俶说:“今天没有我,明天岂能还有你?早晚你也是汴梁一布衣罢了。”钱俶连忙将信交给宋朝,还帮宋朝打下南唐的常州。南唐亡后,宋太祖要钱俶到汴京朝见,钱俶就带着妻儿入朝。宋太祖大加款待,两月后放他回国。临行前,宋太祖送一个黄包袱给钱俶,里面全是宋朝群臣请求扣留钱俶的奏捷。钱俶既感激又恐惧,回国后对宋朝更加惟命是从。吴越实际上已完全屈服在宋朝的统治之下,只保留一个国王的空名。但是除吴越外,泉、漳一州由南唐遗将陈洪进割据。]

    开宝九年元宵节刚过,李煜到达汴京,穿穿白衣,到明德楼拜见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没有加害,封他违命侯,挂名担任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右千牛卫上将军。李煜有自己的宅第,但有人把守,不能随意出入,不能与外人交往,实际上仍然不过是个比较体面的囚徒。

    李煜被封违命侯后,成天长吁短叹,过着凄寂不堪的日子,好在身边还有小周后相伴,总算给他绝望的生活平添了一丝温暖和安慰。就在这年冬天,宋太祖赵匡胤在万岁殿崩驾,留下千古的“斧声烛影”之谜。赵匡胤弟赵光义即位为宋太宗后,除去李煜违命侯的封号,改封为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煜自言其贫,诏增给月奉,仍赐钱三百万”。李煜因心情抑郁,务为长夜饮,宋宫每日供酒三石。

    显然,作为俘虏,宋皇帝在生活上并没有难为李煜。但李煜却被剥夺了人身自由,人格和尊严也受到了百般凌辱。据《宋史》记载:“太宗尝幸崇文院观书,召煜及刘提令纵观。谓思日:‘闻卿在江南好读书,此简册多卿之旧物,归朝来颇读书否?’煜顿首谢。”强行夺走了李煜的藏书,竟然还问他读书与否,这显然是宋太宗志得意满下的故意侮辱。李煜这样敏感的人,自尊心一定极大地被挫伤。

    更令李煜感到屈辱的是,宋太宗赵光义表面上优待李煜,但却打美貌的小周后的主意,不断以皇后的名义宣小周后进宫。宋人王铚《默记》引龙衮《江南录录》:“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驾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明人沈德符《野获编》又谓:“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有元人冯海粟学士题曰:江南剩有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显然,这不是空穴来风。

    [宋太宗的兄长宋太祖赵匡胤也曾霸占过投降的后蜀后主孟昶的妻子花蕊夫人。孟昶与花蕊夫人到汴梁拜见宋太祖七天后,孟昶暴毙,史家多认为是被宋太祖毒死。宋太祖趁机将花蕊夫人收入宫中,要她即席吟诗。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吟道:“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反而让宋太祖大为倾倒,封花蕊夫人作了妃子。花蕊夫人入宋宫但不忘故主,绘孟昶画像私挂奉祀。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拿出孟后主的画像流泪诉说思念之情。此事被宋太祖入宫看见追问,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说:“所挂张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宋太祖才未追究。不久,这张仙送子的画像,竟从禁中传出,连民间妇女要想生儿抱子的,也画一轴张仙,香花顶礼,至今不衰。花蕊夫人后来因介于宋廷权力之争,触犯了宋太祖弟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的利益,在一次打猎时,被赵光义一箭射死。]

    大概是因为霸占了别人的妻子有些心虚吧,宋太宗赵光义生怕李煜会什么不满之词,不断派人监视、打探他的一言一行。南唐旧臣徐铉后来在宋朝当官,宋太宗便宣召徐铉进见,问他道:“你最近可曾见到李煜?”徐铉大吃一惊,惶恐地答道:“陛下明令禁止李煜与外人勾通,微臣安敢私自见他?”宋太宗假惺惺地说道:“我对你是信得过的,你尽管去见他。若有人问起,就说是我恩准的好了。”徐铉本就难忘旧主,当下欢喜地去见李煜。这次会见,双方都不知说什么好,旧日君臣相聚在别人屋檐下,能说什么?可李煜到底是不知人间险恶,居然长叹一声说:“悔不该错杀了潘佑、李平。”潘佑、李平都是因为在南唐灭亡前向李煜直谏被杀。徐铉见后主在这种情景下还说这种话,吓得不敢接话。后来宋太宗问及,徐铉不敢隐瞒,据实说了李煜的话。宋太宗听了,心中动了杀机。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初七,这天既是乞巧节,又是李煜的生日。他年纪还不算大,但是两鬓已经有明显的白发,面容憔悴,满目萧然,全然没有了当年的风采如玉的轩昂气度。而李煜的神思,还飘得更远。回忆在江南的时节,群臣祝贺,赐酒赐宴,歌舞欢饮,何等的繁华景象!而现在孤零零的一人,何等的冷落、凄凉!妻子小周后被宋太宗召去,至今未归,又是何等的屈辱!他不能忘记小周后曾经清澈的脸已经变得苍白,明亮的眼睛藏不住浓浓的悲伤。茫然、羞愧、悔恨、伤痛、悲凉,种种情感汹涌澎湃,一齐倾泻了出来。李煜再也不能沉默了,先填了一阕《忆江南》的小令: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记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填完之后,李煜胸中的悲愤还未发泄尽净,便趁势再填一阕感旧词,调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表达了悲哀无奈的心境,以及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抒发了明知时不再来而心终不死的感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词成就了李煜词宗的英名,但这首千古传唱的《虞美人》也将他送上了西去之路。就在七夕的晚上,李煜因为心情郁闷,填完《虞美人》后,把它交给歌妓演唱,自己也击节相和,不觉间已经泪满衣襟。宋太宗得知后非常恼怒,认为李煜是有意发泄心中的不满。又听说李煜的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生气,当晚就让人给李煜送去了牵机药,命他当着使者的面服下。牵机药是一种剧毒药,吃下去后,人的头部向前抽搐,最后与足部拘搂相接而死,状似牵机。李煜在极度的痛苦中悲惨地死去。

    李煜死时年仅四十二岁。死后赠太师,追封吴王。这或许是宋太宗政治上的需要,或许是看在霸占了小周后的份上。不久,悲痛欲绝的小周后也追随李煜而去。